贵州省大数据新领域百企引领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撑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数字贵州”,做强、做优、做大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拓展“智能+”,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区块链等大数据六大新领域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为全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数字贵州”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聚焦产业。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型企业、创新型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平台、产业集聚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大数据六大新领域,优化人才、资金、生产要素等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实现技术产品创新和成果产业化。
——合理布局,重点突破。结合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和数字贵州建设部署,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在全省优先布局一批重点平台、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突破。
——应用导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势,将应用市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六大新领域技术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与乡村振兴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鼓励面向全国市场提供技术、产品、应用等产业服务。
(三)工作目标
促成六大新领域在全省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应用,力争形成较为完整的六大新领域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企业、研发一批优秀技术产品、打造一批应用示范项目、带动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数据驱动的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2019年,引进培育100户六大新领域骨干企业。到2022年,累计引进培育300户六大新领域骨干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口径)收入完成600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引导企业建成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软件云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10个以上,研发生物特征识别、工业APP、基础软件、区块链等优秀技术产品30项以上,专利数量突破1500个、软著数量突破8000件,研发投入比增加2个百分点,在贵阳、遵义、贵安等地打造50个以上创新应用示范。
——企业实力显著提升。六大新领域骨干企业竞争能力快速提升,一批细分领域企业高质量发展,部分企业综合实力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带动一批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引进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及“独角兽”“小巨人”“瞪羚”企业,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0户以上,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50户以上。
——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推进六大新领域生产企业、软硬件配套、生产要素等资源集聚,在贵阳、遵义、贵安及有条件的市州,打造省级特色产业集聚区10个以上,国家级产业集聚区2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2019年,重点建设1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5个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引进培育15户人工智能领域引领性企业。到2022年,建成5个省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打造15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引进培育40户以上人工智能领域引领性企业。
1.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研发。加快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智能语音开放创新平台等平台建设,引进发展一批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企业,研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增强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支持智能视觉系统、人脸声纹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客服系统、智能机器人软件、智能网联汽车软件、智能医疗软件、智能工业软件等技术产品研发。
2.推进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在贵阳、贵安及有条件的市州,引进发展一批人工智能应用企业,深化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等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智能制造、智能遥感、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政府、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试验和产业化。
3.发展数据服务产业。依托贵阳、贵安、黔南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开展互联网数据采集、数字化档案加工、人像数据处理、语音数据处理、工业自动化数据处理、数据脱敏等服务。发展一批数据标注等人工智能支撑产业。依托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加强用户行为分析、情感语义分析、社交媒体分析等,面向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提供数据资源服务。
4.推进芯片设计与硬件产品制造。在贵阳市数博大道等地区重点布局,引进发展一批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技术企业,提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步态识别、3D快速建模、跨媒体感知计算等人工智能专用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引进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硬件产品研发生产企业,提升智能摄像头、智能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硬件设备制造能力。
(二)大力发展5G产业
2019年,重点打造3个5G应用示范,引进培育10户5G领域引领性企业。到2022年,建设1个5G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10个以上5G应用示范,引进培育30户以上5G领域引领性企业。
5.推进5G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支持各电信运营商、铁塔、广电在我省实施一批5G重大工程项目,以贵阳5G实验网建设为重点,在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数博大道等中心城区重点干线分步、分批建设5G基站,加快推进5G试点城市建设。2019年推进5G试商用,到2022年,实现5G全面商用。
6.推进5G产品研发制造。发展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加快华为5G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引进发展一批上下游制造厂商,在贵阳、贵安等地研发生产5G智能终端、5G通信终端等产品,发展4K、8K超高清数字内容,推动打造5G产业集群。推动产学研协作,以运营商为主体,打造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5G产业联盟,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测试验证及试点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
7.推进5G创新应用示范。聚合政策、技术、实验室、资本、人才等多种资源,构建“研究-应用-融合”的5G融合应用生态圈。深化5G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支持贵州省5G大数据创新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开展5G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远程医疗、智慧城市、虚拟现实(AR/VR)、智慧政务融合等具有超高移动性、超高流量需求等场景的应用示范和创新试验。
(三)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
2019年,重点建设1个物联网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5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引进培育20户物联网领域引领性企业。到2022年,重点打造15个以上物联网应用示范,引进培育70户以上物联网领域引领性企业。
8.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贵阳、遵义、铜仁、六盘水、贵安等地传感设备部署,加大NB-IoT网络部署力度,提供良好的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全面增强NB-IoT接入支撑能力。支持“物联贵阳”建设,搭建城市级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
9.推进物联网技术产品研发。重点依托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国特色物联网(遵义)基地,引进发展一批优质企业,研发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仪器仪表、多类条码、射频识别、地理坐标定位等智能感知技术产品,生产智能网关、智能电视、智能门禁、手表手环、头戴式设备等物联网终端产品,研发嵌入式软件、传感网智能管理软件、物联网解决方案等软件产品。
10.推进物联网融合应用。深化物联网在工业制造、生态环保、旅游文化、商贸流通、农业、建筑等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工业协同制造、产品质量追溯、物流追溯、物联网家居等应用示范。
(四)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
2019年,重点打造10个云计算应用示范,引进培育25户云计算领域引领性企业。到2022年,重点打造30个以上云计算应用示范,引进培育80户以上云计算领域引领性企业,建设1个以上云计算特色产业集聚区。
11.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数据中心绿色化专项行动,支持在贵阳、黔西南、贵安等地引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大型数据中心。加快苹果、腾讯、华为等数据中心建设,着力提升数据中心利用率和运行效率,提高网络出省带宽。
12.推进云计算行业应用。引进发展一批云服务龙头企业,加快推动云计算在政务云、物流云、工业云、能源云、软件云等各行业的应用。打通云端产品和企业应用的技术障碍。支持华为软件开发云、贵州工业云等建设,打造一批开放性、差异化、特色鲜明的行业公共服务云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13.推进云计算融合应用。大力推动企业上云,提升企业业务流程、关键工序、核心设备的数字化率和网络化率。深化云计算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助力全省“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城市云计算应用示范。
(五)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2019年,重点建设1个信息安全特色产业集聚区,研发3项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引进培育20户信息安全领域引领性企业。到2022年,建成2个信息安全创新平台,研发10项以上信息安全技术产品,打造10个以上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引进培育60户以上信息安全领域引领性企业。
14.推进信息安全测试平台建设。深化与安全可靠技术和产业联盟、绿色计算产业联盟等协作,利用云上贵州集团优势,推动绿色计算安全可靠测试平台建设,为信息安全技术产品提供测试服务。
15.推进关键基础安全软件产品研发。以贵阳、遵义、铜仁、贵安等地区为重点,引进发展一批优质企业,在芯片、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自主可控技术,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融合型数据库、工业软件、二维码摆渡系统、防金融诈骗等网络与数据安全产品研发。
16.推进信息安全融合应用。支持贵阳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建设,办好大数据及网络精英对抗赛,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融合型数据库等信息安全产品在通信、能源、金融、政府等多个行业的应用,构建信息安全生态体系。
(六)大力发展区块链产业
2019年,重点建设1个区块链特色产业集聚区,研发2项区块链先进技术产品,打造3个区块链应用示范,引进培育10户区块链领域引领性企业。到2022年,建成3个区块链创新平台,研发10项以上区块链先进技术产品,打造10个以上区块链应用示范,引进培育30户以上区块链领域引领性企业。
17.推进区块链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发展一批区块链公有链和联盟链软件平台的核心企业,发展主权区块链平台,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基地、区块链沙箱测试平台等平台建设。
18.推进区块链技术产品研发。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引进发展一批区块链技术平台核心企业,推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以及区块链芯片、区块链服务器等软硬件技术产品研发。
19.推进区块链融合应用。深化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扶贫、征信、安全、电商、政务和民生等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打造扶贫链、身份链、诚信链、追溯链等一批应用示范。
三、工作措施
(一)打造一批拳头产品。依托省内重点大数据企业,围绕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行业应用软件、关键基础软件、云服务产品、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推动六大新领域关键产品研发,形成一批市场空间大、技术水平高的拳头产品,对“大单品”“单项冠军”等给予重点支持。
(二)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支持六大新领域企业独立或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对服务六大新领域研发设计、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孵化加速等的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复制和推广价值的能力支撑平台,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的资源汇聚平台,给予重点支持。
(三)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建立六大新领域百企引领企业库,对企业从落地到发展进行全过程跟踪,定期调度企业运营发展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帮助开拓市场。对企业开展的优质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推动企业上云、融资、上市,对新上规及新成长为“独角兽”“小巨人”“瞪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四)建设一批特色园区。建立六大新领域百企引领园区库,定期调度了解园区内产业运行情况,推动六大新领域人才、资金、要素等资源集聚。重点支持产业集聚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园区,以省区联动形式支持园区内相关落地企业发展,支持打造为特色产业园区,并择优予以授牌。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推动。省大数据局统筹、推动大数据新领域百企引领行动。各市(州)、贵安新区大数据主管部门及各电信运营商、云上贵州集团公司作为实施主体,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顺畅推进、取得实效。各责任单位要在每季度首月15日前,向省大数据局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并填报调度表(附件2)。贵阳、遵义、贵安等重点区域要多挑担子、多做贡献,在平台建设、产品打造、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等方面充分发挥好龙头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强化政策保障。充分发挥省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探索省市区联动、投贷联动、银政合作等资金配套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方式,对六大新领域的拳头产品、创新平台、重点企业、特色园区等给予重点支持。
(三)强化宣传推广。充分利用省内外新闻媒体做好大数据新领域百企引领行动宣传策划报道,重点宣传工作成效、典型案例、先进事迹,并积极向全国主流媒体等推送相关信息,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